安科瑞 陳聰
摘要:文章分析了智能建筑的能耗監測系統建設和應用現狀,并對存在的問題和原因進行簡要分析,在此基礎上探討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架構參考模型,以期實現樓字中電力能源需求側和供求側的智能聯動運行。
關鍵詞: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物聯網
0引言
智能建筑,主要指以建筑物為平臺,基于對各類智能化信息的綜合應用,集架構、系統、應用、管理及優化組合為一體,具有感知、傳輸、記憶、推理、判斷和決策的綜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環境互為協調的整合體為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續發展功能環境的建筑,智能建筑從具體建設實施方面,主要分為建筑安全與安防綠色和節能、高效和便捷三大類應用。
本文主要從綠色和節能角度出發,分析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的應用現狀及存在的不足,并給出一種基于物聯網技術建設建筑能耗監測管理系統建設思路,以期探討實現樓宇中電力能源需求側和供求側的智能聯動運行,推動智能電網廣泛應用發展。
1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現狀及問題分析
1.1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現狀分析
在人類生產活動中,各種資源的消耗,如水、電、煤石油、天然氣等,其中一個重要場所就是樓宇建筑內,包括居民小區、寫字樓、超市、旅館、餐廳食堂、醫院等,其能源消耗在整個社會能耗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隨著城鎮化高速發展,比例逐年上升。
在我國,現階段樓宇建筑能耗管理系統通常由BAS(建筑自動化系統)系統來實現的。BAS系統可以根據設置好的程序對電力、照明、空調等動力設備進行智能化的運行調節從而達到高效節能的目的。目前國內大中型公共及商業建筑基本配置了BAS系統,然而實際應用中大部分建筑BAS系統僅僅作為設備狀態監視和自動控制使用,較少真正能夠達到節能目標的系統,樓宇能效智能化監測管理不足。
1.2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智能建筑的能耗監測及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2.1缺乏建筑大規模聯網監測
早在2008年,機關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監測系統作了具體規范。目前,全國不少城市也建立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監測平臺,對重點建筑能耗進行實時監測,并通過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用能定額和超定額加價等制度,促使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節能運行管理水平。但目前的建筑能耗監測平臺所覆蓋的范圍遠遠不夠,尤其一此大型的寫字樓、商業綜合體等商業建筑,其BAS系統往往服務于單個大樓和物業,由于設備接口不統一、缺乏統一數據規范等技術或經濟原因,無法接入統一的建筑能耗監測平臺。
1.2.2缺乏建筑能耗大數據的統計分析
由于缺乏建筑能耗的大規模聯網監測,無法形成有效的區域建筑能耗大數據采集和分析;建筑運行系統復雜而龐大,建筑能源數據管理混亂,不同系統數據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與對比。只有當數據積累到一定量后,才可以從中進行大數據分析,找出海量數據中隱藏的有價值信息和運行規律,進而為建筑設備的節能優化運行提供模型和數據參考。
1.2.3缺少與智能電網輸電、配電側的聯動
統一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由于覆蓋范圍大,通常是以一個城市為主體,使得系統的建設成本高,投資大。目前在我國具有一定區域規模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主要由**部門對重要公共建筑用能進行監督。建筑用電側與電力供應側的發電、配電等環節缺乏有效的數據和系統聯動在目前智能電網及能源互聯網的建設背景下,建筑能耗作為需求側管理的重要一環,需要納入智能電網的系統建設中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
2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系統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發展,使得建筑能耗的大規模設備聯網運行、海量數據采集、傳輸和分析從技術上戀得可能,無論從數據的存儲設備還是高性能計算服務,使得系統部署的成本越來越低。本文正是探討一種基于物聯網的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架構模型,以期為相關研發建設與智能電網應用提供助力。
2.1系統參考模型
物聯網是通過多個具備感知能力的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形成自組織、智能化的傳感器網絡,再通過智能化的計算和互聯技術的支撐,實現信息的匯聚、整合、共享與智能處理。鑒于目前智能樓宇的感知、傳輸和記憶技術已經相對完善,在物聯網三層模型(感知層、傳輸層、應用層)基礎上,建議引入接入層和平臺層概念,形成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系統五層模型架構。系統架構初步設想如圖1所示。
2.2系統組成
系統自下而上由設備層、接入層、傳輸層、平臺層和應用層五個層次組成。其中:
設備層:由水、電、氣等各種智能能量采集設備組成主要完成建筑能耗數據的采集和上傳。同時智能設備還可以具備一定的控制功能,可以實現對用能設備運行的控制和調節。設備層設備通常是不同廠家采用不同的協議,主流的協議包括kNX、Modbus、BACnet、PLC、Zigbee等有線及無線協議。
接入層:接入層主要是智能建筑物聯網網關設備,該設備主要完成底層各種通信協議設備數據的集中接入、協議統一轉換,實現能耗數據的規范化。接入層網關作為邊緣計算設備,具備一定的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
傳輸層:傳輸層包括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其中有線通信技術包括中長距離的廣域網終(如各種寬帶網終)和短距離的現場總線:無線通信層分為長距離的無線網絡(如LORA、NBIOT、3G/4G/5G)、中短距離的無線局城網(WiFi)、超短距離的無線局域網(如Zigbee)。通過有線及無線方式,完成數據到存儲中心的傳輸。
平臺層:平臺層主要提供智能建筑能耗數據的統一處理、分析,為上層應用程序以及其他業務系統提供數據調用訪問的接口。平臺除具備設備接入、設備管理、規則引擎權限及安全管理等基礎功能外,還可提供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服務組件,為上層應用提供大數據分析挖掘等高性能海量數據處理服務。
應用層:應用層調用平臺層提供的數據、邏輯等元素通過圖像、表格、視頻等方式對建筑能耗數據進行可視化管理。通過采集到的樓宇環境溫濕度和水、電、空氣、空調等能耗數據,準確地掌握樓寧能耗的分布情況、具體特點及通過能耗數據的分析,及時地掌握能耗浪費、能源流失情況建立大樓能效模型,為提高樓宇的節能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對樓宇中的高功率電器材如空調、電視、電腦微波爐等進行電量能耗采集,準確實時地了解用戶的能耗數據,發現用戶的用能習慣,制定供能方案,調整供能策略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實現因地制宜的節能降耗措施。應用層應對上提供開放接口,支持同能源供應企業綜合能源服務商側的調度系統、能源管理系統開展建筑用能評估優化等服務和系統對接,更大程度發揮數據價值,創造經濟效益。
2.3其他建議
國家工業互聯網解析節點以便于系統及設備間的互聯互通;同時制定扶持獎勵政策鼓勵各商業建筑樓宇積極接入能耗監測平臺,開展建筑能耗數據的開放共享,充分挖掘建筑能耗數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
3安科瑞建筑能耗分析系統
3.1概述
Acrel-5000web建筑能耗分析系統是用戶端能源管理分析系統,在電能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水、氣、煤、油、熱(冷)量等集中采集與分析,通過對用戶端所有能耗進行細分和統計,以直觀的數據和圖表向管理人員或決策層展示各類能源的使用消耗情況,便于找出高耗能點或不合理的耗能習慣,有效節約能源,為用戶進一步節能改造或設備升級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用戶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實施能源計算,分析現狀,查找問題,挖掘節能潛力,提出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并向縣級以上管理節能工作的部門報送能源計算報告。
3.2應用場所
適用于公共建筑、集團公司、工業園區、大型物業、學校、醫院、企業等不同行業的能耗監測與管理的系統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
3.3系統功能
3.3.1系統概況
平臺運行狀態,當月能耗折算、地圖導航,各能耗逐時、逐月曲線,當日,當月能耗同比分析滾動顯示。
3.3.2用能概況
對建筑、部門、區域、支路、分類分項等用能進行對比,支持當日逐時趨勢、當月逐日趨勢曲線、分時段能耗統計對比、總能耗同環比對比。
3.3.3用能統計
對建筑、區域、分項、支路等結構按日、月、年報表的形式統計對分類能源用能進行統計,支持報表數據導出EXCEL,支持選擇建筑數據進行生成柱狀圖。
3.3.4復費率統計
復費率報表按日、月、年統計對單棟建筑下不同支路的尖、峰、平、谷用電量及成本費用進行統計分析。支持數據導出到EXCEL。
3.3.5同比分析
對建筑、分項、區域、支路等用能按日、月、年以圖形和報表結合的方式進行用能數據同比分析。
3.3.6能源流向圖
能源流向圖展示單棟建筑相應時段內各類能源從源頭到末端的的能源流向,支持按原始值和折標值查看。
3.3.7夜間能耗分析
夜間能耗以表格、曲線、餅圖等形式對選擇支路分類能源在相應時段工作時間與非工作時間用能統計對比,支持導出報表。
3.3.8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包括,設備類型、設備臺賬、維保記錄等功能。輔助用戶合理管理設備,確保設備的運行。
3.3.9用戶報告
用戶報告針對選定的建筑自動統計各能源的月使用的同環比趨勢,并提供簡單的能耗分析結果,針對用電提供單獨的復費率用能分析,報告可編輯。
4.系統硬件配置
5結語
樓宇建筑作為智能電網與能源需求側,樓宇建筑用能占據整個能源消耗很大部分。在物聯網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利用物聯網技術改造傳統樓宇能效管理,建立基于物聯網的樓宇能耗監測系統,分析樓宇能量消耗的客觀規律以及可能影響因素,實現能耗降低、節約成本,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提高生活舒適度;同時加強對建筑能效的統一監測管理,對減少需求側電力能源浪費、實現電力供需平衡充分挖掘建筑能耗數據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314-2015,智能建筑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5.
張樂.基于物聯網的智能樓宇能耗監測管理系統的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3]楊世剛.智能樓宇能耗管控系統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7
[4]王東偉,孫方正,陸俊杰.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建筑頂層設計-基于物聯網架構的智能建筑設計分析W.智能建筑,2016(8):9-12
[5]鄒凌彥,劉長恒.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建筑領域的應用I低溫建筑技術,2018(4):156-158.
[6]王福林.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自組織智能建筑系統架構I智能建筑,2016(8):21-24.
[7]黃宏聰,徐磊,齊鵬飛.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建筑能耗監測系統探討
[8]安科瑞企業微電網設計與應用手冊.2022.05版.